GCC 公共物品系列 | 穿越周期的登链社区
- Lurenbian, tinyxiong.eth
- Ethereum
- 07 Dec, 2024
说起华语区的Web3开发者教育社区,就不可能不提到登链社区。从2017年至今,加密领域的变化可谓天翻地覆,不必说七年磨一剑,能够坚持初心、连续在一个项目上耕耘三年以上的从业者都并不多见。对于很多华语区开发者来说,登链社区是他们入门加密世界的领路人。
今年3月以来,GCC向登链社区累计捐赠了5万美金,用于对过往贡献者的回溯性奖励,以及用于对登链今年新增教育内容的激励,和支持Web3 技术百科词条项目。9个月过去了,登链社区发展得如何呢?在这个热点转换极其迅速的行业里,登链又是如何做到始终坚守的?GCC公共物品系列此次采访了登链社区的创始人Tiny Xiong,他分享了登链社区背后的故事。
(lurenbian:GCC Operator; tinyxiong.eth: 登链社区创始人)
lurenbian:熊老师,可以先介绍一下自己么?
tinyxiong.eth:好的。在加入 Web3 之前,我曾在创新工场参与了一个移动端开发的项目,持续了大概两年时间,主要负责操作系统和应用的开发。后来辗转加入猎豹移动,并在 2013 年第一次接触到比特币。两年后,我加入了一个创业团队。
那时正好是移动互联网由盛转衰的节点,新用户增长逐渐放缓,创业进展也不太顺利。于是我来到了珠海,思考做一些更加长期性的事情。当时我觉得两个领域会有长期的发展:一个是大数据、机器学习,即现在的 AI,但当时很少叫 AI ,另一个是以比特币和区块链。
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和考虑,注意到大数据、机器学习只在大实验室和大公司下发展,需要大量的数据和计算资源,而这对个人来说门槛较高。某种程度上也算被迫选择了区块链作为长期研究的方向。从 2016 年起,我开始深入学习区块链技术,并在 2017 年开设了自己的技术博客,这个博客就是现在登链社区的雏形。到2018年,正式注册了登链科技公司。
不知不觉间,已经在这个领域耕耘了七年。
lurenbian:刚开始做博客时,你的定位就是一个区块链开发者教育吗?
tinyxiong.eth:最初其实并没有明确的定位,单纯是出于兴趣,把自己的研究和心得分享出来而已。2017 年时,区块链行业氛围非常火热,我写的几篇文章受到关注,吸引了许多人主动来交流和提问。
在分享过程中,越来越多的人找到我请教技术问题,这也促使我开始尝试做一些培训。那时候行业处于上升期,加上大量自然而来的交流需求,可以说是整个行业在推动我不断向前发展。
随着时间推移及大家需要,我的个人博客加入了许多开放性的板块,逐渐演变成了一个开发者论坛。但真正开始正式投入开发者社区建设时,却赶上了市场转熊。尽管当时登链条已经组建了一个小团队,但熊市让我们难以为继,不得不裁掉整个团队。
直到 DeFi Summer 时期,行情才逐渐回暖。不过,那段时间社区本身依旧是没有收入的,而是我通过个人开发者的各种其他收入来源来养活社区。在这期间写过一些书、也在不断迭代网站、加入了现在的课程、活动、招聘板块等等。
现在也不是定位在区块链开发者教育,而是一个 Web3 开发者社区,我们期望更多的人加入来建设 Web3 , 开发者教育是一部分,其他的能够帮助到开发者的事情,我们也会去尝试,这是我们有招聘板块和 Decert.me 帮助开发者做技能认证。
lurenbian:现在登链社区已经产生了一些收入,这部分收入主要来自哪些方面呢?
tinyxiong.eth:目前我们主要通过线下培训获得一些收入。我们在行业内组织了一些线下课程和活动,虽然这部分收入有所增长,但仍不足以覆盖整个团队的运营成本。所以除了线下培训,我们还会寻求其他方面的支持,比如我们不仅关注以太坊和比特币,也积极帮助 Solana、Sui、Nervos 等其他公链开展开发者公开课,因此经常有机会和这些公链合作,并获得一些来自它们的 Grant 支持。
lurenbian:是什么情况下申请的 GCC 捐赠呢?
tinyxiong.eth:是在今年年初申请的。去年在伊斯坦布尔参加 DEVCon 的时候,跟 GCC 、Plancker、 4Sea 社区的一些小伙伴聊过登链社区的一些计划,我也更了解 GCC ,一些朋友也鼓励我申请 GCC 的捐赠 。
lurenbian:这次采访前我去逛了一下登链社区,看到像 Footprint 的 CTO Wade 老师在社区里挺活跃的。社区里还有哪些有趣的技术开发者可以介绍一下吗?
tinyxiong.eth:登链社区一直吸引了不少有经验的开发者。像崔棉大师,还有早期以太坊生态中的 Frank,这些都是行业内很有影响力的老前辈。不过,社区的活跃度有时候是动态的,某些开发者可能在某段时间特别活跃,之后转去专注其他事情,而新的贡献者又会加入进来。这种活力和开放性正是登链社区的特点。
我们社区多内容质量比较看重。比如在后台,我们会自动过滤广告内容,这些垃圾信息用户看不到,但后台能够监控到。
另外,我们还有一个“学分”机制,发内容会消耗学分。初始学分是 10 分,发一条内容会扣掉 5 分,如果学分不足,就无法继续发内容。优质内容会通过他人的点赞、阅读等方式增加学分。如果内容质量不高,比如软文或者随意发的水贴,就只会扣分而无法获得学分,这样发几条就发不下去了。从我们改版为开发的社区网站开始,就一直在使用这个机制。
这个设计有点类似区块链上的 Gas 费机制:用户在链上发交易需要支付 Gas 费,如果交易有价值,可以带来收益;同时可以有效的阻止垃圾交易 。类似的这种机制能够帮助我们有效防止垃圾内容充斥平台,保障高质量内容的可见性。
这种机制有点像防止粉尘攻击的逻辑,垃圾内容太多会占用用户的筛选精力,增加他们的认知负担。而高质量内容的筛选,能够提升整体阅读体验。相比之下,像一些传统平台,比如 CSDN,经常充斥着大量重复内容,甚至很多错误信息,严重影响用户体验。
lurenbian:我看到登链社区有一些高质量的资源,比如前段时间的“Web3 学习路线图”,这个项目的反响似乎很好?
tinyxiong.eth:是的,“Web3 学习路线图”受到社区的广泛好评。国内外很多圈内人士都自发转发了这张图。我们在 Twitter 上发布后,单条推文的阅读量就超过了 40 万,比我们平时几千的阅读量高出非常多。
这张图的内容非常全面,涵盖了 Web3、以太坊、零知识证明(ZK)等多个领域。因为图谱内容跨度太大,我找了几位专家帮忙审阅,每个人只能校对自己熟悉的部分。一位专家说要完全掌握图中的知识,可能需要五六年甚至更久的学习时间。
这些图谱还在不断完善中。图谱关键节点我们添加了超链接功能,用户可以点击某个知识点,右侧会出现详细解释,包括相关文章和扩展内容。这样可以从一个知识点延展到更多内容,比如标签分类、相关课程等,就像一个动态的知识图谱,非常适合系统化学习。
**lurenbian:**有点像百科全书的学习方式,很有趣。除了这些图,还有哪些文章或者教程在社区反响很好?
tinyxiong.eth:我们确实有很多高人气的文章,有一些入门推荐,或资料汇总的文章很受欢迎,例如: 开发者如何进入 Web3 - 入门必看 、零知识证明学习资料汇总, 也有一些深度的文章经常被转发和引用:例如:在发送1个DAI时发生了什么。
类似的文章其实有好多,网站上还有很多有优秀的译文。社区成员经常会自发分享这些内容,帮助它们传播得更广。
lurenbian:我看到你之前提到一句话,“渡人比授业重要,除了技术、乐观、信心与勇气更重要。”这背后的想法是什么?
tinyxiong.eth:主要是因为在这个行业中,很多人缺乏自信心。比如行情好时,他们会非常投入;但稍有困难,就转向自己的老本行或其他领域。
很多人遇到困难时,只差一点点坚持,就能突破。但这并不是技术问题,而是心态问题。为 Web3 的未来没有信心,不够乐观。还有就是没有勇气突破自己,Web3 是一个天生的全球化行业,但很多同学没有勇气突破地理和语言的限制,这些都不是技术和能力的原因,因此,我那天接别人 Twitter 上的话题,提到 除了技术、乐观、信心与勇气更重要。
在 Web3 行业,人才仍是稀缺资源。如果优秀的开发者因为些微不足道的原因离开,对他自己来说可能是错过了一些机会,对Web3 行业也是很大的损失。我选择区块链而非其他领域,也是因为随着对行业的深入,越来越多的意识到它的潜力和意义。当然通过分享和建设社区,也收获了很多正向反馈,也让我有更多使命感继续投入建设。
lurenbian:登链未来有什么计划?
**tinyxiong.eth:**首先我们专注于做好现有工作,比如继续完善技术图谱、打磨线上和线下集训营课程、持续引入海外优质的内容。
未来,我们也在策划沉浸式的英语口语集训,因为我们认为英语沟通能力甚至比技术更重要,我们想帮助国内的开发更好的融入全球的加密氛围中。加密行业项目团队中通常会有来自不同地区的人,许多开发者技术很好,但因为英语沟通能力不足,其实更多的是缺少用英语沟通的勇气,错过很多机会,因此英语集训找了一个非常有亲和力的外教老师,创造一个非常好的英文沟通环境,让大家更容易开口。大家会逐步意识到犯错不可怕,关键是敢开口。中国人普遍比较内敛,尤其害怕犯错。大部分程序员也是如此。(注:本文发文时登链社区第一期英文集训已经结束了, 效果非常不错)
在内容建设上,我们计划制作和引入更多的视频内容,我们当前更多的还是文字为主,现在大家越来越多的消费是视频内容,大家应该马上可以看到登链社区的视频板块。
后面,我们也在考虑推出英文站点。我们有很多领先全球的内容,比如用图谱结构化的方式介绍Web3技术点,这些是国外社区没有的。我们也在一步步推进,不过目前的重点是把现有东西做好做深。
因为我们优质的内容沉淀,在行业内也积累了良好的口碑和资源,我们要继续做下去,今年我们举办线下集训营。也是应为我们的口碑,大家选择相应我们,我们的课程质量也没有辜负大家的信任,来集训营的大部分同学都有非常快速的技能提升,
lurenbian:你们已经举办了四期线下集训营,前三期的学员在找工作或进入 Web3 行业方面效果如何?有学员反馈吗?
tinyxiong.eth:我们有很多学员正向反馈,但我们不愿意公开展示这些学员反馈。有些机构喜欢用学员赞扬截图来宣传,但这些评价可能是真实的,也可能有安排成分。我认为理想的评价应该是学员自发地在其他地方分享,而不是我们自己展示的。
来自自身平台的评价即使是真实的,也容易让人质疑其客观性。我更看重的是学员在其他地方的自发评价,比如推荐朋友加入我们的课程,这才是最有说服力的认可。相比自卖自夸,我们更愿意通过实际行动赢得认可。
还有一点,其实我们不太期望开发者因为一些营销词语打动报名线下集训营,我更希望他们通过自己的调查之后,了解 Web3 的优与劣之后,依旧对 Web3 的未来有信心,他们会是未来 Web3 坚定的建设力量,也更契合集训营的目标,他们来了也会有更多的收获。
lurenbian:最后再问一个问题。我注意到你们很关注 Web3 开发者的求职之路。除了前面提到的乐观、信心和勇气之外,你还有什么针对技术方向求职的建议吗?
tinyxiong.eth:我建议尽量参与一些开源项目,哪怕是力所能及的部分,有很多项目非常缺贡献者,对于大多数国内开发者来说,主动参与开源项目相对较少,可能是因为文化差异或者其他各种原因。但其实,开源社区对新成员是非常欢迎的。参与开源项目后,你的贡献会被记录下来,这些记录可以成为求职时的重要加分项。然后是自己写的小项目也都要尽量开源,不要担心自己的代码写的不好而不好意思开源,开源也是逼迫自己写更好代码的过程,Gitbhub 上的开源记录,对求职来讲是很大的加分项。
lurenbian:那你觉得,从 Web2 转到 Web3 的国内开发者中,有多少人是真正对 Web3 感兴趣?有多少只是因为 Web3 的高薪?
tinyxiong.eth:这两者其实不能完全对立。有些人确实是冲着薪资来的,这很正常。Web3 行业里有不少项目获得了高额融资,所以薪资水平相对较高,但行业对人的要求也更高。大家为了更好的收入选择进入这个领域,这是可以理解的,毕竟生活压力对每个人都存在。
不过,很多人在从事这个行业一段时间后,随着对行业的理解逐步加深,会开始思考自己能做出什么贡献,比如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或者优化某些方案。这样的动力让他们对工作更有激情和信心。
我认为,很少有人一开始就带着信仰加入这个行业。所谓的“信仰”往往是在逐步理解和深入探索中形成的。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。确实有很多“密码朋克”是因为读了《加密朋克宣言》或者中本聪的邮件等概念性材料而加入行业的。他们将技术视为实现这些理念的手段。也有另一些人,因为 Web3 行业的高薪或投机机会而入场,但随着对行业的了解,他们也被理念感染,最终留了下来。这其实是一件好事。
对我们华人来说,第一种路径相对较少见。因为很多人面临着生活压力,没有足够的空间去探索这些理念。第一种情况通常发生在生活较为宽裕的人身上,比如那些可以放松地追求自我价值的人。他们有时间和资源去阅读和思考,逐渐被行业的理念吸引。现在的年轻人,比如00后,可能会更好一些。他们成长的环境更加开放,家庭责任的压力较少,父母也更愿意支持他们去追求自己的想法和兴趣。
当一个人处于相对放松的状态时,更有可能探索自己觉得有意思的事情。但如果你面临着养家糊口的压力,比如房贷、孩子的教育等,你可能就不会选择那些短期内无法带来收入的领域。这种现实会直接影响你的选择。相比之下,西方国家的社会福利保障更好,人们在经济压力较小的情况下可以自由探索自己的兴趣。而我们没有那么好的保障,人口多、竞争压力大,许多人必须优先考虑生计。每个人的路径不同,但都有其合理性。